拒絕騷擾,享受安全又自在的關係

 

陳怡靜心理師

 

最近在校園宣導「性騷擾防治」時,常有同學反應「這樣哪算性騷擾?應該只是同學間開玩笑,沒有惡意的」,當然也有一些人的回應是「會不會因為對方小題大作,其實沒什麼大不了」、「是誤會吧!每個人尺度不一樣,能接受的也不同,不能算是性騷擾吧!」這些回應道出許多同學的真實想法,卻也不自覺令人擔憂,因為不清楚「性騷擾」真正的定義時,很可能在人我互動中會不小心逾越了適當的分際,或當自己遇到性騷擾時,很可能覺得怪怪的,卻又不肯定自己的感覺。

其實,「性騷擾」是任何關乎性或性別,不受當事人歡迎的言行舉止;而校園性騷擾事件更泛指「任何一方為學生,另一方為教職員工生」,受到「性別平等教育法」所規範,並可處理跨校間的性騷擾事件。因著性平法的規定,每個學校都會成立「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」,除了營造友善校園環境,也明訂處理校園性騷擾的流程與機制,但許多同學當自己或同學遭遇到性騷擾時,卻不一定會向學校的「正式的管道」尋求協助,不是選擇「隱忍」就是「私下找人『喬』」。但在許多校園校騷擾案例中,發現「越忍越委屈」、「越喬越大條」,最後交給學校處理時,往往受害的當事人也變得更加受傷。到底要如何才能有效且正確的處理性騷擾事件呢?就從正確認識性騷擾談起,以下是常見的性騷擾樣態。

 

一、不受歡迎且違反對方意願之言詞

二、不受歡迎且違反對方意願之行為

三、利用各種媒體散播他人與「性」有關之私密資訊

四、不受歡迎且違反對方意願之過度追求或暴力分手

 

其中,第一項不受歡迎且違反對方意願的言詞,稱之為「胡言亂語」,如講黃色笑話、評論他人的身材或長相、探詢或談論自己/他人的性隱私、性侵向或性生活等。這樣的情形常發現在同學間,認為開開玩笑,沒有惡意地跟著大家瞎起鬨,嘲弄別人的身材或性別氣質,笑別人「娘娘腔或男人婆」又或是「飛機場、波霸」等不雅的言論。

第二項不受歡迎且違反對方意願之行為,稱之為「動手動腳」,如吃豆腐、毛手毛腳、阿魯巴。以阿魯巴為例,這樣的情形較常發生在同學之間,往往「ㄚ人」的同學會說只是好玩嬉鬧,但「被ㄚ」的同學卻不見得覺得好玩,且有可能身心俱疲。

第三項利用各種媒體散播他人與「性」有關之私密資訊,像是公開談論性隱私、或者是情侶交往拍攝裸照留念,分手後照片被公開散佈。

第四項是不受歡迎且違反對方意願之過度追求或暴力分手。就以分手來說,很多人抱持著「愛就要爭取,不到最後絕不輕言放棄」,每天早中晚三餐外加消夜點心時間的電話問候(打不通還要再傳個簡訊),在對方家樓下站崗守候、送食物送消夜送禮物無所不送,就希望對方回心轉意。雖然被迫分手很令人悲傷,但這種不受歡迎的行為造成對方困擾,最後變成了糾纏不放的性騷擾事件,更叫人不勝唏噓。

 

至於,遇到性騷擾事件,到底該如何處理?

第一、請相信自己的感覺。

許多人遭遇到性騷擾時,會對自己的感覺感到困惑,會不會是自己太多心,其實沒有什麼。請您記得只要您覺得怪怪的,那就是一種警訊,請您相信自己的感覺。在許多案例中,有人甚至想「會不會是我的錯」、「也許我不應該穿裙子的」,而開始怪罪自己是否沒有保護好自己。但,「這並不是你的錯」,每個人都有權利展現自己的美麗,不代表就可以被人侵犯。

第二、清楚明白表達「請停止不受歡迎的言行舉止」。

若您覺得不舒服,請試著清楚明白說出「請停止這樣的……,我覺得不舒服」,讓對方知道你的感受,才有機會令其停止不禮貌的行為。在許多案例中,被騷擾的同學會以「躲」來避開,以為對方就應該知道,會識相點。但事實上,這些騷擾者並不清楚你何以保持距離,下次又遇到一樣的情形,他還是有可能會繼續做一樣的事,讓你覺得不舒服。

第三、若騷擾持續,請蒐集相關證據,尋求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協助。

若騷擾持續,請您盡可能蒐集相關的人證、物證……等,尋求信任的同學或師長們的協助,並向學校的性別事件處理窗口進行申訴,透過正式的管道處理這令人心煩的事情。當學校收到申訴,也會在3日內回覆您是否受理,並於20日內組成調查小組進行調查,2個月內處理完畢,若有必要得延長2個月。

提出申訴並不代表是要「嚴懲」對方,而是要幫助同學們能在人我交往中,學到更多「尊重」。也許這位騷擾者缺乏「尊重他人」的概念,或者是「無法控制地想要騷擾他人」,透過正式管道的處理,學校也會提供教育輔導資源來幫助這個騷擾者,好讓他可以學習健康尊重的態度與人互動。

又或是您的朋友找您哭訴遭遇性騷擾事件,千萬不要以「你確定嗎?」、「怎麼可能,會不會是你弄錯了!」等方式回應,可能您並無惡意,或您對發生這樣的事也感訝異,但想想您的同學可能好不容易才鼓起勇氣向人訴說,請您耐心傾聽、提供支持,並試著告訴他「會發生這樣的事,並不是你的錯」,陪伴他尋找信任的師長協助。

又或是在您與他人的互動中,倘若不確定自己行為是否會造成他人不舒服,也可以詢問對方的意見;抑或是他人反應您已造成他不舒服,也請停止令人不舒服之言行舉動。在人際相處中,每個人都在學習與不同的人建立關係,理解每個人的喜惡愛好,並以彼此能夠接受的方式互動。對每個人適度的保有「尊重」,並非要拉遠人與人的距離,而是希望每個人透過了解自己、尊重自己,學習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,也才更有機會讓別人學習如何尊重你,而如此,也才能幫助自己與他人身處在一個安全又優游自在的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