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新人類的老式情歌-對「恆久愛情」的期待

楊明磊心理師

本文刊登於「杏陵天地」,1997,第6卷,第10期,27-29頁

 

        「鑽石恆久遠,一顆永流傳」電視廣告這樣訴說愛情與鑽石的共通處,鑽石之美,不只在他的晶瑩璀璨,也在他的恆久不變;如同愛情,不止盼望他浪漫如朝露,更期待恆久如太陽,在講求快速多變化的現代新新人類的眼中,「永遠」有時像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,不敢指望,卻無法不承認心底深處依然期望。

        因為對「永遠」不能擺明著要,卻又捨不得就此放棄,於是,如同心理防衛機轉的反向作用般,對「永遠」的追求開始以一種轉化的方式出現,表面上看起來是不在乎、不介意、不專一,甚至不負責任的愛情態度,實際上卻正是以這種看似無所謂的方式凸顯出對「永遠」二字的在意。以下舉出三種最常見的現象:

1. 性行為:現今婚前性行為的普遍,有人認為導因於性道德的低落,或是性氾濫的反應,然而或許不是如此,在古早的性道德觀中(相對於新新人類的古早),男女發生性行為即意味著對彼此愛情的許諾,因為願意一輩子與你(妳)相守,所以願意用最親密的方式與你貼近。

然而從新世代的眼光看來,書面的婚約可以取消,口頭的承諾可以反悔,而性行為卻像是單行道一般,發生了就無法否認,就算以後兩人關係有任何變化,都無法否認彼此曾有過的親密行為,因此,如果「永遠」意味著永不改變,那麼就算不能保證關係能夠持久,至少讓彼此擁有一份無法抹滅的共同經驗。於是性行為的經驗其實就像是古代情人的信物一般,可以在人們心中產生一種替代永遠的虛擬感受。當感情如風般無法捉摸,身體的接觸反而成為最實在、最具體的愛情指標,因為對永恆沒有把握,所以更要藉由肌膚的接觸來加深感受,希望短暫的剎那能化為永恆。

2. 怯於承諾與負責:現代的社會中,敢給承諾的人似乎越來越少,這種現象看似悲哀,其實不然。在古早的觀念裏,敢於承諾意味著敢於負責,而現代的環境,變化和不確定成為生活的主流,當不確定成為一種常態,誰也不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事,給予任何關於未來的保證與承諾反而像是在開空頭支票,變成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,能控制的只有現在,對未來只能盼望卻無能保證,不給承諾其實是一種對彼此負責的態度。不過,不確定的感覺卻時常是人們彼此猜忌的主要原因,所以縱然承諾不便給予,卻可以共同計畫未來,當你的她向你要承諾時,可以告訴她,「未來會怎樣其實很難說,但是我願意和妳一同計畫未來,不論出國或就業,我不會一個人偷偷做好計畫然後要求你來配合,而是和你一起商量,怎麼安排會最能夠同時兼顧你我的需要,每一個關於未來的計畫,都會盼望有你的存在。」這樣的說法並沒有給予承諾,但卻能將在一起的期望充分地表達出來,不失為一個折衷的作法。

3.不斷追求新戀情:古早的伴侶關係像菜肴中的高湯,總要兩個人在一起慢慢熬,熬得夠久,讓硬骨頭變得酥軟,尖刺不再扎人,味道才逐漸濃郁香醇,新世代的關係則像清湯,加了許多的調味料,大火燒滾就可上桌。新世代的愛情淡了往往就選擇放棄,然後再找一個新的開始,就像清湯涼了就得倒掉,再要喝湯時重煮一鍋就是了;老世代的人們把生命與希望融於愛情當中,寄託「永遠」於單一關係裏,關係一旦結束,總是柔腸寸斷,槁木死灰,心灰意冷的難以重起爐灶,於是從老人的眼裡看新新人類,總嫌他們見異思遷,心思不定,其實,新世代愛情的最大價值是將「永遠」擺在自己的希望中,愛情可斷而希望不死,關係會結束,不是我不好,而是適合的沒出現,心中相信總有一個適合的會在某處出現,一股堅實的自我肯定和無盡的希望隱然其中。濃湯入味而清湯爽口,不同的人喜好不同的口味,老人們看新人類時可真要學著換副眼鏡才是。

        對「永遠」的盼望從來不曾改變,改變的是表達「永遠」的方式,新新人類的愛情看似炫目多彩,骨子裡依然有著老式情歌的無窮韻味!